一九七○年代,台灣掀起年輕人自己寫歌自己唱的「民歌」熱潮,當年的民歌手與歌,不只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精神面貌,也描繪了某一個世代青年的面貌。四十年後,歌曲仍然傳唱,唱歌和聽歌的人經歷了四十年的光陰,都到了人生的下半場。一場四十年後重聚的演唱會,猶如降靈夜,召喚青春的記憶,與當下的生命對照、對話。不論是寶變為石的感概,還是歷久彌新的激情,都在一首首大合唱的民歌裡找到歸向。本片以民歌四十周年演唱會為軸心,往外輻射民歌時代的代表人物們:楊弦、胡德夫、陶曉清、吳楚楚、楊祖珺、李建復、侯德健、李宗盛、邰肇玫……,此時此刻的生活實貌,以及對創作、對國族認同、對人生起落的所思所想。這是歌的故事,也是時間的故事。
一九七○年代,台灣掀起年輕人自己寫歌自己唱的「民歌」熱潮,當年的民歌手與歌,不只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精神面貌,也描繪了某一個世代青年的面貌。四十年後,歌曲仍然傳唱,唱歌和聽歌的人經歷了四十年的光陰,都到了人生的下半場。一場四十年後重聚的演唱會,猶如降靈夜,召喚青春的記憶,與當下的生命對照、對話。不論是寶變為石的感概,還是歷久彌新的激情,都在一首首大合唱的民歌裡找到歸向。本片以民歌四十周年演唱會為軸心,往外輻射民歌時代的代表人物們:楊弦、胡德夫、陶曉清、吳楚楚、楊祖珺、李建復、侯德健、李宗盛、邰肇玫……,此時此刻的生活實貌,以及對創作、對國族認同、對人生起落的所思所想。這是歌的故事,也是時間的故事。